2024年03月29日  星期五   
新闻搜索:
您当前的位置 : 南海网  >  三沙新闻网  >  三沙动态

老民兵曾驻守三沙 41年后终重回永兴岛盼再做贡献

南海网 http://www.hinews.cn 时间: 2015-11-17 09:23 来源: 海南日报 作者:

  曾驻守西沙,再见已是41年后,一位西沙老民兵的三沙情结——

  “41年了,终有机会多看你一眼”

  - 见习记者 李磊

  11月9日,来自屯昌的65岁老人虞世光乘坐“三沙1号”补给船来到永兴岛探亲:没人会想到,他还有另一个特殊的身份——41年前他曾作为民兵驻守永兴岛4年,这是他1974年离开西沙后第一次踏上永兴岛的土地。

  上岛后,虞世光看着这些年西沙的变化,怀着激动的心情,向三沙市委书记、市长肖杰写下了一封信,抒发了自己对西沙的思念之情。

  守岛3年多

  他经历过艰苦而快乐的时光

  “我离开那美丽的西沙已经41年了,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这片让我魂牵梦萦的土地。祖国西沙,真想再多看你一眼,以解我的思念之情……”在写给肖杰的信中,写满了虞世光这些年来的心里话。

  1971年2月,21岁的虞世光从海南军区通讯营退伍回到家乡屯昌。两个月后,他又响应国家号召,成为一名驻守西沙永兴岛的民兵。

  41年前永兴岛上的西沙民兵训练和生活格外艰苦,虞世光到了永兴岛后,就和战友们住在抗战时日军碉堡旁由石棉瓦搭建的板房里。在西沙的3年多里,训练是他们平时的主要内容。永兴岛上大部分时间烈日当空,蚊虫也围绕在民兵旁边叮咬。到了晚上,石棉瓦板房里闷热得如同蒸笼一般。最可怕的是岛上台风一来,他们的小板房曾两次被台风吹倒。后来他们住进用石头砌成的平房后,这种情况才得到了改善。尽管训练条件非常艰苦,但是大家依然毫无怨言。

  4年的西沙生活有苦也有乐。在虞世光的记忆中,民兵们最快乐的时光就是每个周末到石岛海面附近去抓鱼,为此他们还专门成立了抓鱼队,大家都争着报名参加。有时,他们还会趁着退潮顺着永兴岛与石岛之间的珊瑚暗礁,寻找留在沙滩上的贝类,回到住处后再做一份海鲜汤。

  梦回西沙

  41年后登上永兴岛实现梦想

  1974年6月,虞世光从永兴岛返回家乡,驻守西沙的经历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回忆。回到家后,他依旧思念着那美丽的西沙,甚至多次梦见他又回到了西沙。为一解思念之苦,他凭借着记忆将永兴岛上的道路、树木绘成地图,挂在家中墙上每天仔细端详,回味着那段难忘的日子。

  2012年三沙设市后,虞世光每天都要守在电视前,关注来自三沙的新闻。他暗自下定决心:此生一定要再去趟西沙。作为一名槟榔种植大户,如果有可能,他还想为三沙的岛礁绿化做一点贡献。他甚至与三沙市政府取得了联系,希望将家中栽种的3000棵槟榔苗捐献给三沙市政府作为绿化树木,可最终因为海岛不适合栽种槟榔,这个想法未能实现。

  2013年,虞世光的儿子虞海齐前往永兴岛码头担任工程车辆维修师。得知这个消息,老虞心里甭提有多高兴,特地嘱咐儿子要到他曾经驻守过的海滩去看一看。今年11月,儿子为他申请了一次前往永兴岛探亲的机会。在“三沙1号”舒适的现代化船舱内,虞世光激动得一夜未眠:“这船比我们当年往返西沙乘坐的货船大多了,坐着舒服,海上行驶一点也不晃!”

  盼做贡献

  想为祖国南疆尽绵薄之力

  11月9日早上,当“三沙1号”缓缓驶入永兴岛码头,早就守在甲板上向岛上眺望的虞世光再也按耐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:“变了!变了!岛上变得我都已经认不出来了。”船刚刚系缆,虞世光几乎是一路小跑走下“三沙1号”的舷梯。

  再次踏上永兴岛的土地,当年的砂石土路已被一条条宽阔的水泥路取代,一座座钢筋混凝土的建筑也遍布岛上,商铺林立的北京路让虞世光感觉到了城市的气息,甚至当年他守岛时在岛上搭建木板房的地方,现在也已变成了现代化的三沙市气象局大楼。

  看着眼前的一切,虞世光惊喜不已。来到儿子的住处后,他立即拿起笔给三沙市委书记、市长肖杰写信,抒发自己的心情:“作为一个守卫了西沙4年的老民兵,三沙就是我的第二故乡。看着祖国的三沙建设得越来越美丽,我此刻的心情是无比激动。虽然年纪大了,如果有可能,我还希望在永兴岛上做一名环卫工人,为祖国的南疆美化尽一份绵薄之力。”

 点击进入三沙新闻网

责任编辑:甘晨卉
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-2020 地址: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:(86)0898-66810806  传真:0898-66810545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琼B2-2008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210828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4612006002
广告经营许可证:46000010012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:琼字001号 琼公网监备号:46010602000273号
本网法律顾问:海南盈帆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