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03月29日  星期五   
新闻搜索:
您当前的位置 : 南海网  >  三沙新闻网  >  三沙动态

三沙谋求经济生态民生多赢 积极探索引导渔民转产转业

南海网 http://www.hinews.cn 时间: 2015-07-24 10:03 来源: 海南日报 作者:

  三沙谋求经济生态民生多赢,积极探索引导渔民转产转业

  海洋换个耕法渔民换个活法

  渔船队伍赴三沙捕鱼作业。海南日报记者李英挺摄

  海钓爱好者在三沙钓鱼。海南日报记者宋国强摄

  -海南日报记者缪影影

  核心提示

  “西沙、南沙和中沙,三沙自古我的家,爷爷在这里采珠贝,爸爸在这里捕鱼虾。”一曲《三沙!我美丽的家》,质朴、生动地将渔民们自古以来牧渔耕海的生产方式吟唱而出。

  千百年来,海南的渔民们扬帆于浩瀚大海,凭着辛劳和技艺享受着大自然对他们的馈赠。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,这种传统的捕捞方式遭遇到现实的挑战,渔民的发展之路越走越窄。

  改变势在必行,如今的三沙人正努力换个活法,在转产转业的道路上探索前行……

  如何引导渔民转产转业增收入,是三沙市委市政府筹谋的重大事项。三沙设市三年来,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,找准方向,利用优势资源,逐步引导渔民从传统捕捞方式向服务业、养殖业转型。如今的三沙“海洋换了新耕法、渔民换了新活法”,渔民的路更宽了,腰包更鼓了,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了。

  谋求经济生态双赢——

  带领渔民“洗脚上岸”

  早在明朝,渔民们就凭借着《更路簿》,驾着船前往西沙、南沙等地从事深海捕捞。现今,琼海、万宁、文昌等地的渔民各自继承着祖辈的技艺、沿着祖辈留下来的航道,依旧在南海一带从事生产。

  徒手拖钓、潜海捕捞、礁盘浅海捕捞……三沙渔民的作业方式依然属于传统性的,相对较为落后。他们以抓螺类和鱼类为主,捕获量有限,经济收入并不高。

  随着近几年粗放式的渔业经济增长,南海近海渔业资源呈现衰退之势,加之自然因素影响,鱼的种类和数量急速下降,海洋生态和渔民正常生产都面临着考验。

  在三沙市多次召开的探索海洋经济发展的会议中,不少海洋专家都提出这样的观点,“渔业经济中第一产业过大,第二、三产业的比重仍然较低,产业效益差,发展后劲不足,渔业经济结构的升级势在必行,这也必将倒逼渔民迅速走上转产转业之路。”

  因而,三沙设市之初,就试图依托优势资源,积极探索发展新模式,寻求新方向,力求在种种考验之下谋求一条经济生态双赢的道路。

  三沙的群岛散布于海洋之中,在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下,形成了得天独厚的海岛自然景观。海水湛蓝清澈,岛礁风光旖旎,大部分海水透明度在20米—30米之间。因为海水透明度高,渔民在船上就可以看到游弋在暗礁、暗沙、暗滩上的鱼群,附在礁盘上的各种贝类以及各种海参。

  如何利用好这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,又能保证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呢?三沙市积极探索,开始引导渔民吃上“旅游饭”。永乐群岛瞄准三沙旅游商机,试水服务业和旅游业。永乐工委拿出10万元,分别扶持鸭公、银屿居委会开发渔家乐项目。

  自2013年4月“椰香公主”号首航以来,随着前来旅游的游客日渐增多,三沙永乐群岛的鸭公岛、银屿等岛礁上的渔民,办起了5家渔家乐,吸纳了当地就业人员80多人,如今已接待旅客近万人次,单靠渔家乐一项收入,岛上每家月均收入已可达3000余元。

  每当“椰香公主”号邮轮来临时,“渔家乐”里游客络绎不绝。龙虾刺身、水煮红口螺、清蒸青衣鱼……一盘盘原汁原味的海鲜拓宽了渔民的致富之路,也改变了他们的传统思维。

  “转产不仅有效增加了渔民收入,使得岛礁上的群众生活更加有奔头、有盼头、有甜头。”永乐工委书记蒋维权告诉记者,根据三沙市委市政府规划,永乐群岛的旅游目的地在未来还会增加,且旅游项目也会越来越丰富。

  探索特色海洋经济——

  拓宽渔民转产转业渠道

  “渔民要转产转业,增加收入,关键要拓宽就业门路。”三沙市委书记、市长肖杰曾多次这样强调。因而,三沙在带领渔民走上转产转业的道路上,一直坚持政策导向、资金扶持、各级班子共同推进的原则,一步一步拓宽渔民转产转业的渠道、增加渔民收入。

  为了让渔民真正把三沙当作自己的家,三沙市出台政策千方百计帮助渔民转身份、找工作、谋出路。

  2014年,三沙市在原有5个岛礁居委会和1个基层党支部的基础上,又陆续增设了3个岛礁居委会和3个基层党支部,帮助45位渔民转变了身份,当上了居委会和党支部“干部”。自2013年1月起,三沙市给每位渔民干部按正职每月2000元、副职1800元、委员1600元的标准发放津贴,使他们有了固定的收入来源,日子也变得忙碌和充实起来。

  2014年初,三沙市向省“两会”提交了《关于制定相关政策扶持三沙渔民转产转业的建议》,并于当年拿出1000万元资金,作为支持渔民转产转业的首笔专项资金,旨在通过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、深化水产品加工业、积极拓展远洋渔业、发展旅游和休闲渔业等,多措并举,提升渔业生产层次,推进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。

  有了政策支撑、资金支持,在引导渔民转产转业方面,三沙市各工委、各岛礁居委会都铆足了劲儿,纷纷探路、“试水”。

  海水养殖业既是渔业中的传统产业、又是渔业中的新兴产业。新技术、新机制、新对象以及市场的巨大需求,给海水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,为渔民的转产转业提供了良好基础条件。

  “三沙海域海水质量好、岛礁众多、水体开放、浮游生物多,适合养殖名贵海产品。”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,目前西沙的晋卿岛已有200多只网箱,南沙美济礁已有10只网箱,主要养殖石斑鱼、军曹鱼、红鳍笛鲷等高价值优良品种。

  三沙市一早就瞅准了这一发展机遇,依托于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、海南大学等科研院所、高校的技术支持,与有实力的深海养殖企业合作,积极开展深海网箱养殖、珍珠贝养殖等,并成立渔民合作社或以渔民参股的方式,带动渔民转产转业。

  此外,三沙市各个工委,还积极安排渔民参与社区环卫,岛礁管理、整治,交通运输,物业服务,岛礁绿化等工作,安排渔民参与执法协管,维护海洋权益,采取多种措施帮助渔民转产转业。

  致力一份民生愿景——

  助力渔民过上幸福生活

  在永乐群岛的羚羊礁附近,一串串浮球下养殖着珍珠贝。当地的渔民无不将这些珍珠贝看做宝贝。原来这些珍珠贝是由政府投资800万元与三沙海蓝蓝珍珠有限公司以合股的方式养殖的,这些海产品包括珍珠、贝类,海参类。

  羚羊礁居委会组织成立了渔民合作社,参与到珍珠贝的养殖工作和后期分红中。“渔民的工资是每人每月4000元,利润分配比例按投资金额进行分配,合作时间为三年,三年后再续签。现这一项目正在推进过程中。”蒋维权说,渔民们日日盼着珍珠贝养成后带来一份好收成。

  而在永兴岛上,永兴居委会办公楼两旁3栋全新气派的小洋楼装饰一新,静待渔民入住。这3栋小楼就是三沙市首批启动建设的渔民定居点工程之一,永兴渔民定居点一期3栋住宅楼将在三沙设市三周年当日竣工验收后投入使用。

  “好生活就要开始了。”老郭指着社区布告栏旁定居点的规划图,对记者说,“我们渔民不仅住上了海景‘别墅’,这‘别墅’还预留了搞‘渔家乐’和海产店的门面,我们的居住条件改善了,工作也都有着落了,今后的生活更有奔头了。”

  “三沙市将来还要开通更多旅游航线。”肖杰在考察渔民村时曾多次表示,要总结和拓展西沙邮轮旅游,开辟新的西沙旅游业,不仅开发更多可游玩的景点,也要让游客能上更多的岛。

  伴随着将来新旅游航线的增加、游客的增多,如何将三沙特有的文化元素融入其中,也是三沙市重点考虑的问题。

  对此,三沙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符戆说:“千百年来,三沙的渔民都是采用传统捕捞技法在南海进行生产作业,它本身就是一种历史的承载。虽然渔民转产转业了,但这些捕捞方式却可以以另外的方式延续下来。”

  对于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,符戆建议,不能停留在将其器物、工具保存进博物馆就算了,更应遵循“活态原地保护”原则,将其作为一种岛礁文化,转化、融入到南海文化旅游当中。这样做既能让渔民从落后、低效的生产活动中解放出来,参与到海岛的现代服务业、旅游业中,又能让这些遗产线索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。

  渔

  抓鱼、打牌、睡觉

  曾是三沙渔民打渔生涯“三部曲”

  如今,渔民开始摸索“洗脚上岸”

  当上了“干部”

  开起了渔家乐

  搞起了深海养殖

  ……

  他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

  越来越有奔头、有盼头、有甜头

责任编辑:冉苗俊
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1999-2020 地址: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电话:(86)0898-66810806  传真:0898-66810545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琼B2-200800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210828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4612006002
广告经营许可证:46000010012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:琼字001号 琼公网监备号:46010602000273号
本网法律顾问:海南盈帆律师事务所 李君律师